有关Kindle的一些碎碎念

留下评论

Kindle 3G到手已经两星期了,总有人问我是否好用,作为一只喜欢嗑书的耗子,不揣冒昧,随便唠叨两句。

我买的是6寸的Kindle,深灰色,新款,轻而且薄。(9寸的纠结一下没敢买,拿那么大一玩意儿还不如抱个笔记本呢)总体来说,Kindle的阅读体验还是很不错的。电子墨水,略略偏黄的纸张底色,跟看书的感觉差不多。只要存入的文件格式适当,比如mobi, txt 等等,则文字大小可以调节,并且自动换行。当然pdf不经转换是不行的,看起来跟看图片一样,如果调大了字体,一页书就要一部分一部分看,太难受了。

Kindle有Amazon做强大的数据后盾,于是Kindle到手的第一天,俺便毫不客气而且毫不惭愧地从Amazon下载了几十本免费书——《旷野的呼唤》,《白鲸》,《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简爱》,《傲慢与偏见》……嗯等等,好像在列初高中看的名著列表是吧。没关系,这回看英文版的,不再担心情节看不懂,便可以放松下来好好品味小说原汁原味的语言了。(当然,原著是俄文德文法文的,咱还得接着凑合看译文哈)搜罗了半天,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美好的东西其实是免费的——阳光,空气,水……还有这些经典书籍们。对比着看,圣经是免费的,解经研经讲道的书一般可能是收费的;世界名著级别的小说是免费的,纽约时报最畅销书肯定是收费的;经典的哲学,政治,历史,军事书籍是免费的,嘿,订阅报纸那是必须收费的。。。当然经典免费并不意味免费的都是经典,免费书里另一类极端就是摆地摊卖废纸都卖不出去的,还不如免费了,拼个点击率什么的。

必须承认,Amazon整体上在电子书销售方面的做法的确是让俺这个圡拨鼠颇为赞同的。(俺不懂经济学不懂社会学不懂传媒各种不懂,就事论事而已)书籍原是文明传承的渠道,你不能收费收得让很多人买不起,也不能大笔一挥免费到让作家出版社通通饿死。那么经典免费,现代书刊报纸收费则是个很好的方案——反正你是不用给托尔斯泰付版权费的,而现代作家们,你如果敢在这边盗版,他们真敢告到你倾家荡产的。反观前一阵子若干作家联名告百度的事件,若能像Amazon这样处理,本会是很简单的事情:你不是想大家都来看书,提高点击率,收广告费么。可以啊,咱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经典书籍浩如烟海,只要作者已经挂了,你大可以把他们的书免费分享给大家看,二十四史的作者总不会出来找你对质。不是还有国内各种硬件厂商出手做电子阅读器么,联网之,百看白看,怎么看都行,这多提升企业形象啊。而对于那些新出的书籍们,现代的作家们,您已经仓廪实了,知点礼节吧,给付版权费也不会让百度亏什么,那是作者们辛苦劳动应该得到的。喜欢他们的读者,自然会付钱看,再加上您的广告收入,不少了。再这样肆无忌惮盗版下去,分明是要消灭这一代的笔杆子,要知道,饿死当代的文学家艺术家绝对不是一个时代值得骄傲的事情。

唠叨太远了,回来继续说Kindle。一句话总结,不适合看pdf(当然也不适合看图片),其他都好。里面内置的语音转换也不错,3G的重要功能我也用上了——某次在五角大楼附近迷路,顺手打开Kindle,把google map调出来查看一番,十分救急。必须承认,Kindle小小的键盘区使用起来没有ipad的触摸屏舒服,浏览器也因为还处于测试阶段,并不算很好用。但是它小巧轻薄,阅读舒适,而且今年下半年即将推出的Kindle图书馆还是很值得期待的——如果真能全面推广,免费借阅,那这3G的Kindle简直就是便携式Amazon数据库了。口水盈盈,以上。

枇杷记-14

留下评论

11月份的预答辩,9月份便把报告的初稿交给了枇杷。这一次,已经是一百余页。枇杷精心审阅,每章每节,每个字,每句话,甚至每个图表的格式都检查一遍。枇杷笑言,“这可比我自己当年写博士论文还仔细了。”来回改了一个月,我最后给老板的是第十几稿已经记不清了。改到十月份,我已经晕头涨脑,十分不耐,跟枇杷说不要改了,反正也是垃圾,没人看的。枇杷不同意,在交给老板之前还是最后浏览了一遍,而且很委屈地跟我说,“我这么认真地看,怎么能说是垃圾。”我抓抓脑袋,想了一下,回答说:“我说我写的是垃圾啦。至于你,是做垃圾回收分类处理的。。。”

老板收到报告,大概又是看了一星期,不过估计除了引言结论他应该没看别的。他看完后开始给我学位委员会的教授们转发。按着我老板的习惯,学位委员会的教授们将于预答辩前三个星期收到报告,期间每个人可以提出问题若干,我来一一作答。这样使预答辩变成了一次简单的讲演,因为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已经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过其他三名教授跟我的研究领域不太相同,所以老板和枇杷作为领域内的教授将在邮件中先列出他们要提的问题,以资参考——当然这活儿必然全部落到枇杷头上——她和我老板,两个人,至少要提四五个问题才能看得过去。

这下枇杷为难了,这份报告我们已经讨论了俩月,改了一个月,还不算之前的一些零散讨论。要她提出既显示水平,又不能过于困难问题,简直是强人所难。枇杷绞尽脑汁,老鼠还在旁边煽风点火装可怜。气得枇杷直接把我轰出去,关上门自己琢磨。足足想了两天,枇杷终于攒出四个她觉得我能回答,又不至于看起来太没水平的问题。我看了看问题,花了一下午写了两页答案,交回给枇杷修改。枇杷哭笑不得——我这不是自问自答么。老鼠及时地教了她一个新词儿,“This is called Z-Turn(折腾)。”

总算收齐了问题,也一一给了回复。看起来几位教授都很和蔼可亲,老鼠也没什么可担心的——说实在的我这个学位委员会里最挑剔的乃是我大老板,第二位的是枇杷,其他三位都是著名的好好先生。枇杷总是杞人忧天,预答辩前两周无数次催我,“你要不要做一下预演啊,讲给大老板听听,不然讲给我听听也行啊。”我被她搅扰得无奈,只好告诉她,我最讨厌预演,影响正式演讲的情绪。枇杷无语,只好半开玩笑地威胁我说,到时候我不会给你帮腔的。不过PPT是改过无数遍了,既然我坚持不做预演,枇杷也就安静了两天。结果在我跟各位教授敲定时间的时候,她又忍不住跑来说,诶,你别挑11月4号啊,这日子不吉利,挑3号,5号,8号都行啊…………

正式预答辩的时候,枇杷最乖,几乎不问问题。其他几位教授的问题,倒被大老板截下不少,讨论甚久,剩下的也都很顺利。我出去等着的时候,屋里谈笑风生,很快便把我招进去说祝贺我通过预答辩了。老板出门送客,枇杷在后面逮住我,略略得意地笑着说,“诶你知道么,那个MBA的教授,把你的报告全打印出来了,改了十几个地方呢。看还是我说的对吧,要仔细改,说不定就会有人看的!!!”我汗,立即逃走。。。

枇杷记-13

留下评论

埃及之行让我和枇杷的家人也熟络起来。枇杷的老公是美国公民,拜枇杷那英明神武的婆婆所赐,他出生在美国,二十天后回到泰国,二十年后重回美国,拿了微波方向的博士,于是得以以公民的身份在美国国家航天局工作,带着他所有的好奇,把目光投向外太空。

说起来,枇杷的老公是个有趣的大男孩,跟枇杷很搭,工作和业余爱好都是科研——不同内容不同方式的科研。在埃及的时候,他不停地向一车教授们宣扬他的观点——古埃及的文明一定是地外生物带来的;在美国的时候,他每周末送枇杷去健身房,然后他就躲在车里,做仿真,预测地震。有MATLAB在,一个人呆着一点儿也不无聊。当然他肯定也涉及了其他科研方向,只不过枇杷没讲给我那么多。

我们从埃及回美国之后,正赶上吉吉师妹快毕业了,而我们的老板再一次表现出他伟大的忘性——告诉吉吉说她做的东西没有新意,不够硕士毕业资格——虽然他老人家一个月之前明明说过这些就可以了。枇杷把学生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一样焦急,于是召开小型会议一起研究如何调整吉吉的论文内容,使老板点头放人,参会人有枇杷和枇杷的老公,吉吉和我这只作为师姐的老鼠。

现在回忆起来,会议进程是这样的:吉吉汇报她做的内容,我提出一些改动,枇杷提出更多的改动,并加入新的内容,然后枇杷的老公开始加入更多跳跃性的思考。我说这要求太高了,超出了硕士的毕业要求吧?随后我跟枇杷讨论起来,枇杷的老公积极参与,提出更多科研方向和可能性,简直是散弹一样,一打一片。然后……我们开始为某些观点争论。然后俺乖乖退出争论。吉吉在旁边,手臂支在桌上,可怜兮兮地看着这个莫名其妙把她的科研扩展成若干个博士论文可行方向的诡异男孩。。。会议的结果是:在枇杷跟她老公争论一小时后,我们三个现实主义的女人终于决定——什么都不要改——因为很可能老板下个星期就会把主意改回来,让吉吉师妹顺利毕业。(p.s.事情如我们所料,下一个星期,老板又觉得吉吉做的东西没问题了。。。)枇杷的老公很不甘,这么多亮闪闪的idea都没被征用,太可惜了。我怀疑这位大哥回头可能会把我们的智能电网方向也加入他的科研内容,权当业余爱好的一部分。

枇杷的老公有很多有趣的想法,我不想评论,因为很多方面涉及超验,很难构建共同的讨论基础平台。不过我倒是很喜欢其中的一个——类似于大卫霍金斯的善恶频率说【1】。枇杷是个感恩的女孩,总是说她自己生命中经常遇到很好的人,很好的事,她老公对此的解释貌似十分符合一个微波方向博士的想法:因为枇杷是个善良的好女孩,同频率相通并且互相吸引,所以她总是吸引到善良的人和事。听起来,很是温馨的感觉。

 

【1】 Power vs Force: The Hidden Determinants of Human Behavior. By David R. Hawkins. Published by Hay House Inc. Original copyright 1995. ISBN 1561709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