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跟风读刘瑜

2条评论

很久没写东西。当然也可以拍案做愤愤不平状指责微软大骂WordPress再鄙视鄙视新浪搜狐或者哀叹自己太忙。不过有的时候,懒人连借口都懒得找了,如果不去写,归根结底不过是懒得写罢。后来想想为了使自己的懒还可救药,还是写点儿什么好了,不如就写前阵子忙里偷闲看的几本书,顺便推荐一下,向舵主学习,独乐乐不如同乐乐,以上。

要说人跟人真是要看缘分的。醉钢琴(刘瑜)在豆瓣是很火的,在新浪也是很火的,最近好像又被清华聘去人文学院了,一般来说,就算带着凑热闹的心态,老鼠也会窜过去读上几本的。可惜早在几年前就看过她一篇blog,偏偏就是至今我仍旧最不喜欢的一篇——《一个人要像一支队伍》。其中自视过高的“跟别人交往只能拿出自己的一个维度”论调以及半口号似的却不那么上口的“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实在不敢恭维。这直接导致我此后对刘瑜的火爆视而不见,完全无视对她的追捧和批判。

想起再读刘瑜,已经是忙得要死,不看闲书不足以relax的情况。随手在豆瓣上翻翻,正好逮着《民主的细节》。随笔,多好,话说你要想relax,那是坚决不能看深奥的书,看起来比写论文都累的,还是省省留着真闲的时候看吧。

《民主的细节》不长,政治随笔也没法剧透哈。至于评论,我觉得一个哥们儿转豆瓣另一个哥们儿的评论说得很到位,简要说,就是:以往大家都以为,政治应该让女人走开,可是刘瑜的女人视角,正好提供了政治的平民化和细节性,就仿佛一个家庭主妇,叉着腰,像对自己老公一样对政府嚷:“死鬼,钱花哪儿去了?!”太形象了。《细节》是那种让你看了不会有起义和革命的冲动,却会想如果社会的这里或那里能改进一点就好了。她并没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性质的东西,事实上也没什么人敢说自己对于国家制度能提出所谓的“解决方案”并包治百病,要知道什么东西见到“特色”都是要靠边站滴。刘瑜自己很大可能也只是有这样或那样的政治理想,未必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做。不过这都不重要,《细节》真正让我觉得有价值的地方是她推崇的作为政治底线的自由主义以及煽动读者“背负思考的负担”。如果你看了些什么,就武断地或者跟风地认为A对,B错,说实话,不妨think again,这是很理性很负责任的做法。这也促使我顺便去读跟《细节》搭边的《近距离看美国》(林达写的,一共四部,长啊,比较“学者风”,而且作者有略为明显的精英主义倾向,读者不妨宽容些),在此一并推荐,没事儿翻翻复习一下美国不长的历史也行啊。

今天干脆还看了刘瑜的《送你一颗子弹》,不得不说的确超过很多博文合集的质量,至少可以让你一笑的地方很多,而且偶有言论让本老鼠心有戚戚焉。敢于自嘲却不放纵,才证明一个人真正的成熟,再搭顺风车推荐之。完。

大雾山和1%的猛犸洞

5条评论

*十月底十一月初,一般是蓝岭地区红叶盛时。与初春的樱花相似,这时的叶子偏禁不得风吹雨打,所以若得天公作美时,还是该出去走走,偷得浮生半日闲,免得宅够了一出门才发现冬天已经来了。

不得不说,作为全美访问量最高的国家公园,大雾山地理位置优越,又不要门票,最适合drive through了。一早从黑堡出发,沿着I-81一路向南(经birch提醒,老鼠突然意识到,I-81我已经开过全程了,最北端接入加拿大401号高速公路,最南端接入东西贯通美国南端的州际高速I-40)。真的是很适合出行的天气,阳光很好,却早没了夏日的酷热,真正的秋高气爽。到UTK接上佛,小鹿载着我们一车五个人直奔大雾山。佛带路,问了很经典的一句话:“你们是想在山上看雾,还是在山下看动物?”时间有限,堵车无限,而且看动物这事儿太需要人品,遂首选了顶峰Clingmans Dome。

开进公园就已经无语了,眼前排成长龙的,是挂着TN, KY, VA, WV, NC, GA, VA, MD, NY, ………………各州车牌的各色车辆,堵得也就水泄能通吧,本人第一次在国家公园遭遇堵车现象,值得记录。幸好英明神武地到了一趟Visitor Center,顺了张1$的地图,找了条by pass,慢悠悠开上顶峰——附近的停车场——附近的路上街趴。这时候大家已经非常明白眼前的形势,基本上离着几迈就开始有人路边草丛里趴车,然后走上去——肯定比开上去快。话说hiking这么一小段实在不算啥了,路修的叫一个平整,但是陡度实在是不小。一边爬,一边欣赏着没有雾的大雾山。远处褶皱山峰直如波涛一般,在云天之下辨不清颜色。近处倒是能看出红叶染满了向阳坡,因为有黄叶相间,色彩柔和,不见得如火如荼;背阴处却还是大片深沉的绿色,看来我们来得早了。峰顶可以用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来形容,还有个观景台,盘旋而起,虽然不高,却超越了树的障碍,置身其上,有了一览众山小的错觉。

晚上约了UTK的几只Hokie吃饭,都是好久没见了,惦记ing。给YC师兄打电话,他接起来第一句就是,嗯你们开不出来了吧?路上又堵车n久,终于磨到了一家叫“香港楼”的中餐馆,果然是大城市,其中餐水准已经不让北弗的各大中餐馆了。按说见面总该嘘寒问暖,不知为啥见到YC师兄总是斗嘴不休(这次还有珠珠助阵),祝福他找个好工作吧,也带挈一下偶们这些小师妹,嘿嘿。小薛师弟倒是长高了(其实是瘦了,视觉错误),还那么看着老实(实际不老实)的样子。在UTK尽欢而散,我们还要开上两个多小时,才能到田纳西重镇Nashville附近安营扎寨。不过好在有一个小时的时差,倒也不算晚。第二天早起便直接北上肯塔基,奔猛犸洞而去。

作为世界上第一长的洞穴,猛犸洞已经探明的长度有390mi。问题是……这玩意儿总还是会继续探明更多的,也不知何时算是探到头儿了。经birch的research后,我们定了一个叫Grand Avenue的tour,cover了很多重要景观,全长4mi,走下来4.5小时,差不多1%,真是对得起这么长的洞穴系统啊——不过开发的全部长度也才10mi,3%而已。

初入猛犸洞,感觉就是废弃的矿坑一样(本来就是矿洞来着),处处有石灰岩的塌陷,乱七八糟,哪里有我们本溪水洞的柔美啊。不过导游很善于制造气氛,一路走一路讲解猛犸洞的历史,还在大厅中要助手关闭所有的照明,让大家屏住呼吸静静地感受。黑暗。完全的黑暗和安静,伸手的的确确是不见五指的。让人心头澄澈——恐怖小说的构思立马就有了好几个,哈哈。

这一路被导游千叮咛万嘱咐的,就是不要碰石壁上的石膏结晶,这东西脆弱得很。它们从石灰岩中“挤”出来,形成一朵朵“石膏花”,有的突出出来,很有冰淇淋的感觉。除了看这个,就是在洞穴中漫长的hiking,admire这洞穴的复杂度。洞中温度并不太低,当然也不会有室外那么暖和。湿度在洞穴系统中也算小的,所以就干爽地走着,除了照明是人工的,跟在外面hiking并没太大区别,爬上爬下。可惜洞中照明的光线不足,就不勉强我那卡片佳能进来丢人了。

猛犸洞的洞穴系统虽然长,但实际上地面面积并不大,长度是靠洞穴的分层盘曲形成的,所以跟迷宫差不多。我们的队伍正在前行时,左下方的岩壁上突然就钻出一支caving的队伍,工装,安全帽,矿灯。。。仿佛走错了时空。走了一小半,算来是中午时分,洞中突现一个大厅,便是我们午餐的“食堂”了。餐桌排列整齐,收银机忙个不停,旁边隔着矮墙是现代化的公厕。。。忒意外了。@@”

后半段依然hiking,在导游的指引下发现了一种类似蜘蛛的昆虫。(仔细看过去,人家“前腿”是两条长长的触须,不算腿的好吧。)据说还是在地面觅食,然后回来洞中休息,挺聪明的。hiking的时候,不时能发现头顶的岩层如书页一般,而且剥落严重,路上也有很多掉落的岩石,有的形成障碍,有些就被搬开到洞壁边,颇为担心。导游跟大家解释说洞顶已经剥落到安全的岩层了,再不会掉下来。还举了n次地震的例子,猛犸洞可是岿然不动的。

临近出口,是猛犸洞很有名的Frozen Niagara。终于看到溶洞系统常见的钟乳石,湿度也增大了,有些水汽。石质还是比较粗糙,但是不知多少年这样融下来,也就成了这石头做的“大瀑布”。瀑布旁,石笋从上下方对着“生长”,在中间汇合,形成一个个石柱。看,漫长的岁月,不单足够让水滴石穿,甚至足够让水滴石长。

推开洞口的旋转门(好现代啊,也忒不敬业了,这样的著名洞穴也不说弄些酷一点儿的出入口),午后的阳光一下子洒满全身,微风乍起,秋叶打着旋悠悠落下,该回家了。